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的通知

2010-10-28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的通知

青政辦[2010]238號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青政〔2010〕90號)精神,結合三江源地區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實施區域包括玉樹、果洛、黃南、海南4個藏族自治州所轄的21個縣以及格爾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鎮。

  第三條 生態補償范圍包括: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和提高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與生活水平、提升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三個方面。圍繞這三個方面,制定具體補償政策。

  第四條 根據三江源地區實際及目前財力情況,現階段重點突出減人減畜、農牧民培訓創業和教育發展等方面的補償。今后根據實施情況不斷探索完善,適時調整和增加補償內容和項目。

  第二章 補償項目及具體補償政策

  第五條 建立草畜平衡補償政策。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并給予一定的禁牧補助。禁牧期滿后,根據草場生態功能恢復情況,繼續實施禁牧或者轉入草畜平衡、合理利用。根據草原載畜能力,確定草畜平衡點,核定合理的載畜量,對未超載的牧民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真正建立起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長效保障機制。

  第六條 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日常管護。支持各縣從實際需要出發,合理設置草原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引導生態移民和退牧還草減畜戶從事天然林、河床、退耕地、野生動物和濕地等的日常管護工作。公益性崗位優先從實現草畜平衡,未超載的牧戶中安排。

  第七條 支持推進草場資源流轉改革。對草場轉出戶按草場面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同時,對草場轉入戶按草場面積給予一定的獎勵性補助,積極引導和鼓勵生態保護緩沖區牧戶改變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快草場流轉進程,發展生態畜牧業,走集約化發展之路。

  第八條 實行牧民生產性補貼政策。認真落實對牧民的生產性補貼政策,對肉牛和綿羊繼續實行良種補貼的同時,將牦牛和山羊納入補貼范圍;根據人工草場面積實施牧草良種補貼;對牧民改良草場和畜牧品種等購買的柴油、化肥、飼料等生產資料,給予適當補貼。

  第九條 建立農牧民基本生活燃料費補助政策。根據各地取暖期長短,分類制定補助標準,給每戶農牧民每年發放一定的生活燃料費補助,妥善解決農牧民群眾基本生活燃料問題。

  第十條 支持開展農牧民勞動技能培訓及勞務輸出。與現行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相銜接,整合資金,提高培訓和轉移輸出補助標準,定向開展自主創業技能培訓,推動農牧區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第十一條 扶持農牧區后續產業發展。逐步擴大生態移民創業基金規模,引導和鼓勵農牧民自主創業和轉產創業。同時,增加投入,扶持現代畜牧業、生態旅游業、特色文化產業等新型產業的發展。

  第十二條 建立“1+9+3”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增加資金安排,在切實保障九年義務教育經費的同時,對幼兒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免費教育。

  第十三條 建立異地辦學獎補制度。安排一定經費,對生源地為三江源地區的農牧民家庭子女實行異地辦學。

  第十四條 建立生態環境日常監測經費保障機制。安排必要的經費保障地面監測和遙感監測站網的正常運行,重點開展草地、濕地、森林、沙化土地、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環境質量、氣象要素等監測工作。

  第十五條 提高生態管護機構運轉水平。支持建立健全各縣生態保護管理機構,并合理安排人員及運轉經費。同時,逐步提高各縣氣象監測站、草原管理站、草原和森林防火隊、草原監理站、水文站、林業監測站、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動物防疫站、畜牧技術服務站、農牧區經營管理站等機構的公用經費標準。

  第十六條 其他補償。對城鄉公共服務設施日常維護、群眾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養老保險、醫療衛生保障、特殊醫療救助、計劃生育補助、基層政府運轉、防汛抗旱、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在認真執行現行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積極進行探索和嘗試。

  第十七條 本《試行辦法》實施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適時調整補償政策。補償政策的調整,由省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有關方面提出意見報省政府審定。

第三章補償標準及補償資金的核定方法

  第十八條 省級財政部門要牽頭制定綜合的補償標準體系。農牧、教育、人社、林業等部門要依據具體的補償政策制定具體的補償標準。

  第十九條 三江源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計算公式:某縣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補助額=該縣生態補償資金需求量÷當年三江源生態補償資金需求總量×當年省財政實際安排的三江源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總量當年生態補償資金需求總量=∑各縣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的補償+∑各縣改善和提高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與生活水平方面的補償+∑各縣提升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方面的補償某縣當年生態補償資金需求量=∑(該縣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的補償+該縣改善和提高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與生活水平方面的補償+該縣提升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方面的補償)×成本差異系數某縣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和提高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與水平、提升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三方面的補償額,分別由該縣若干具體補償項目的補償額加總得出。各縣成本差異系數,參照計算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的相關因素確定。主要有公路里程、平均海拔、年平均氣溫、物價指數等。

  第二十條 生態補償資金的測算依據,主要有:當地統計部門公布的人口數、地域面積、重點生態保護區面積、機構設置等基礎數據,以及生態環境監測及生態補償績效考評結果、成本差異系數等,逐步加大績效考評結果的權重。

  第二十一條 省級各有關部門和各地區要逐步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實行動態管理。補償機制啟動初期具體補償標準,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另行制定,并在實踐中逐步加以調整和完善。州、縣應根據省上確定的補償標準,按照分步實施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合理確定各個階段的補償標準,原則上不得低于省上確定的標準。

  第四章補償資金來源及補償方式

  第二十二條 生態補償資金的來源主要有:

  (一)中央財政下達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支持藏區發展專項資金及其他專項資金;

  (二)省級預算安排;

  (三)州、縣預算適當安排;

  (四)中國三江源生態保護發展基金;

  (五)社會捐贈資金;

  (六)國際、國內碳匯交易收入等其他資金。

  第二十三條 省對下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實行“當年考核、次年補償”的辦法,以縣為單位,由省財政按照相關測算依據計算到縣、統一撥付到州。州、縣依據補償政策及有關規定及時兌現補償資金。

  第二十四條 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總量,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各渠道補償資金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省財政應繼續加大爭取中央支持工作,不斷增加中央財政支持生態補償機制補助資金總量,同時,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努力增加補償資金規模;州、縣政府也要努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生態補償。

  第五章補償資金的使用及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 生態補償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州、縣財政部門要分別設立補償資金專戶,專賬核算、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占或挪作它用。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確定的補償項目及標準,及時撥付下達補助資金,嚴格資金使用管理,確保補償資金及時足額落實到位。

  第二十七條 省級財政、農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民政等有關部門要逐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體系和生態補償資金績效評價制度,根據職責與分工,細化具體工作措施,重點加強“減人、減畜”任務、生態環境質量和改善民生等指標的監督落實,以及補償政策、補償標準和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報送同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

  第二十八條 省級財政等相關部門依據三江源地區實際,科學設計補償資金測算公式,精心篩選相關測算依據,合理確定補償標準及補償資金規模。

  第二十九條 省、州、縣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積極組織審計、監察等部門認真開展補償資金績效監督,強化生態補償資金日常監管。同時,應自覺接受同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政協、紀檢等部門的監督檢查。重大項目應實行項目公示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審計部門要切實加強生態補償資金審計工作,在強化重點生態補償項目資金審計的同時,每兩年對各縣生態補償資金使用進行一次全面審計。

  第三十一條 省財政要加大對各地的資金監管力度,積極采取定期檢查、重大項目跟蹤檢查、重點抽查等方式,隨時了解和掌握各地補償資金安排使用情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上報省政府。

  第三十二條 凡生態補償資金安排使用合理、資金及時到位、推進生態補償機制有序有力的,由省政府給予通報表揚。凡工作不力,出現重大問題的地區,省財政暫緩安排下達該地區下一年度補償資金,并提請省政府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要追究當事人和主要領導的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由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動態: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問答: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