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6成以上,已然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近8成未婚,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比重有所上升。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新生代農民工被邊緣化明顯,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他們都不能真正融入。
時下各地洶涌而起的 “漲薪潮”,能否紓解全國1億左右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之困?
6月21日,由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自2月底開始,歷時3個月,在大連、東莞、深圳、福州、遂寧、廣安、青島、煙臺等10多個城市調研所形成的一份名為 《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稱,在我國2.3億職工中,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幾近一半。新生代農民工面臨新的問題,主要是工資低下,教育程度滯后于市場需求,職業選擇迷茫等。
昨日,課題組副組長、中國工運研究所副所長王舟波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只是一個初步的調研報告,預計今年10月份,課題組會將在15個城市,1萬份樣本的基礎上,做出一份更系統、更扎實的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
新生代農民工被邊緣化
報告中對何為新生代農民工做了界定,即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
研究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6成以上,已然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近8成未婚,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比重有所上升。
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新生代農民工被邊緣化明顯,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他們都不能真正融入。調查顯示,89%的新生代農民工基本不會農活。但他們的成長經歷開始趨同于城市同齡人。游走在城鄉兩端的這些農民工,受種種主客觀因素所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報告稱,工資收入水平較低、務工地房價居高不下,是阻礙新生代農民工在務工地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生活的最大障礙。按照商品價購房,新生代農民工中最終能夠實現在務工地城市購房定居夢想的比例也不會超過10%。
就業遇新難題
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后于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性問題。同時受戶籍制度制約,以隨遷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難以滿足。職業選擇迷茫、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
據調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專業技能知識,54.7%的人表示需要學習法律知識,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識。情感、精神的強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滿足,是困擾新生代農民工的首要心理問題,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最少得到關注的深層次問題。
報告建議,中央政府各相關部門應重點就新生代農民工最需要的職業教育培訓、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會保障、戶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制定專項規劃,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專項規劃。另外通過試行新生代農民工城鎮落戶制度,逐步剝離附加在戶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會福利,引導人口有序遷徙流動和就業,普遍推廣居住證制度,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等。